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大家谈】赵淑华教授:和学生一起成长

发布日期:2011-12-30  作者:田靓 点击量:

  赵淑华教授生于1932年,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1964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任教直至退休。她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斯坦福大学、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及进行合作研究。参加编写过《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基础汉语课本》等若干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语法及句型研究,发表论文20多篇并合作编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1955年与越南留学生在一起


  
用责任心关爱学生
田靓:现在我们常常说,要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要关爱学生。您那时候呢?
赵淑华: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来,但是我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似乎也这么做了。每当我教一个班,我就对这个班的学生特别有感情,甚至与对最差的学生也一样,有的时候还偏爱这个差的学生,跟他的感情最深。
田靓:为什么?
  赵淑华:因为教他的时候,我下的力气最大,付出的心血更多。这就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某一个孩子不像他的兄弟姐妹那么自立,或者不懂事,或者淘气,或者笨一些,甚至不肯努力,那么母亲就会担心他长大后不能成材,就会格外关心他,甚至给他更多的照顾。我们对学生有时候也会出现这种心理。
  田靓: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很难把握,这种偏爱不会引起别的学生的问题吗?
  赵淑华:一般来说,学生们都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关照他,大家通常也都很理解。实际上这样的教师不是偏心,而是对个别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一定不能嫌弃他,不能觉得这个比较差的学生是班里的包袱、累赘,而是要以更多的付出来感动他、帮助他。
  教师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帮助差生,一个情况是,这个学生通过努力,后来学得很好了。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的情况:这个学生到最后还是学得不很好,甚至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和同学们一起聊天儿。大家一起看望老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别的同学的后边,不肯主动说话。可是我常常能够发现,也能理解他的这种心理活动,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主动多和他说几句话,或者把他叫到前头来,坐在离我近的地方,特别照顾他一下。
  田靓:您这样的举动是为了鼓励他,让他有自信?
  赵淑华:是的,像这样的学生,当他完成了汉语学习,离开我们以后,可能还会遇到很多波折,比如工作不很顺利,因为他学得并不好,汉语也不能帮他发展业务,但是当他回忆这一段学习汉语的经历时,他会感到:我当时遇到了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中国老师,她对我是负责的;虽然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我也花了很大的力气,最终还是没有学好,但是老师的责任心我终身铭记。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这算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我和学生
田靓:您的这种认识和想法是一开始从事这个工作很快就建立起来的吗?
赵淑华:应该说是在教学工作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因为参加工作之初,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和学生的年龄都差不多,有的学生甚至比我们的年龄还要大。他们中间有二十多岁的,还有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还有学生工作很多年了。那个时候,我只有二十岁,觉得自己和学生是有距离的,因此总有一个想法:你们可别把我当成一个比你们年轻的人。所以在最初三年的教学中,虽然学生们对我的教学很信服,但是他们也给我提了意见,说我过于严肃、不轻易笑,因此不敢接近我。我还记得知道这个意见之后,我在和同学们的合影后面还写上了这条意见,促使自己改正。我也琢磨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也不是严肃,是怕自己太年轻,镇不住学生,所以老是板着个脸。
田靓:以后,您对学生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吗?
赵淑华:等到我年纪慢慢大了,自己也比较成熟了,接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这时候对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的心情。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要肯定他的进步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受重视的人,而不是被嫌弃的人,遇到好学生,我也不会让他太骄傲,觉得在班里唯我独尊。总的原则是,让学生正确地保持自尊心。虽然同学们的汉语学习成绩有差别,但每个同学都会觉得老师很尊重自己,老师对大家是平等的。
  同时也要抓住不同国籍学生的特点,比如欧美学生思维很活跃,他们往往不能接受教师像对待孩子一样管着他们。他们需要教师费更多的心思,因为每个学生都很个性化,所以一遇到问题,教师往往得一个一个地处理。而朝鲜学生比较听话,又很尊重老师,这是大部分亚洲学生的特点。
  总之,教师们每天面对着像一个小联合国一样的班级,一定要注意照顾到每个国家学生的心理特点。
  
让我的情绪感染你
田靓:我感觉一提到学生,您就特别有兴致。您在课堂上的情绪会受到学生影响吗?
赵淑华:不会。如果我自己心情不好,不高兴或者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一上课就全忘了。往讲台上一站,我就有豁然开朗的那么一种感觉。
田靓:哦?
赵淑华:我会把自己收拾得妥妥帖帖,着装整整齐齐,这样我就觉得自己神清气爽。过去我上课的实惠有一个习惯,每一节课的课间,我都要回到休息室去。
田靓:为什么?
赵淑华:一方面,我要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我要掸掉身上和洗掉手上的粉笔灰。必要时吃点儿东西,喝一点儿水。经过这样的休整,我又会全身整洁、精力充沛地上第二节课了。
田靓:有的时候,课堂气氛不是老师一个人能主导的。如果这一天学生们都特别累,不配合,您怎么办呢?会受到他们的影响吗?
赵淑华:我会想各种办法驱散学生的疲倦。首先我自己要精神饱满,以感染学生。然后在课堂的适当阶段,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去,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某段课文,用夸张的语调和快速的节奏使学生精神一振。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要求学生思想集中,快速回答。有时我也会做一些练习,这些练习本身就像是一种游戏。如果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高了,也可以插说一个小笑话。但是这个笑话必须没有生词,要能使每个学生听懂。
田靓:有时候学生会突然问一个问题,我们会措手不及。请您举一个例子。
  赵淑华:是的,我曾说:“教师的肚是例句的库。”教师的脑子里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好随时都有充分的准备。这样,一旦学生要求老师举例,我们就能脱口而出,用的应该是他们学过的词、学过的语法,难易程度要让他们听后(或者看后)就能理解。如果老师举的例子满是生词,用的是学生没学过的语法、不合适的情境,这就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且还会给他们增加困扰。
  (本文节选自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 赵淑华卷》)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