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我的育人故事】融入、点燃、塑造:我的教育三段论

发布时间:2025-03-12  新闻来源:于东 信息科学学院 

 十余年来,我把校园当作教室,任何角落都可以传道授业;把讲台当作舞台,挥洒汗水和感情讲述知识。逐渐,我热爱上了教育,开始一次次思考和实践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利用大学校园塑造他们的品行人格?我把我的一点想法归纳为三个关键词:融入、点燃、塑造。

做好大学教育的第一步,是融入。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是“寂静的一代”,课上没有互动,课下形同陌路。如何打破课堂坚冰?我的经验就是“先知后行”,先了解学生,再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并不是简单知道他们的名字,而是要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当前的大学生思想差异大,对各种信息接触多,而且思维活跃,思辨能力强,采用灌输方法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搞清学生的话语模式,进而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换位思考,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去讲解,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做好思想引领和动力“点燃”。要在课堂上展现对国家、社会、专业的大情怀、大志向,以此打动学生,激共鸣,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科教学中,高年级本科课堂提问互动再也无人应答,只剩下我在讲台上尴尬微笑。学生们怎么了?如果据此得到学生们厌学的结论,是不全面的。我开始把教育从小小课堂扩展到大大的校园,主动找同学聊天讨论,在路上、在食堂、在商店、在男生寝室,喊他们停下来聊几句。我发现,课堂上冷漠的同学们,其实内心往往是火热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同时他们对未来也充满期望和压力。他们只是缺少一个人去点燃,去启动。用什么去启动呢?我认为应该从明确目标、树立理想两个方面进行。明确目标才能找到短期学习动力,比如考研、找到满意的实习、期末考高分,都可以作为目标激励学生学习。树立理想则需要在课堂内外沟通交流,通过真实的例子,通过朋辈之间的典范榜样,来激起学生的向上之心。当代的大学生,只要走进他们的生活,给他们的迷茫注入一点燃料,就能启动他们的心灵。

再次,塑造学生的精神内核,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构建精神家园和发展方向。从2016年起,我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教师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科研精神、科研思想、科研态度的萌芽和成长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研究生的科研必须要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引导基础上。培养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研理想尤为重要。做什么课题?是不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不是能够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这三个问题,是我经常向同学们提出的。只有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选择利于国家的研究方向,并坚持不懈完成课题,才能算是成功的研究生教育。

十余年里,我从本科生教师,成长为研究生导师,开始承担学生工作,角色的转换让我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有了立体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每位高校教师始终要牢记的原则和使命。融入学生的生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学生的品行品质,这是现在的我交出的答卷。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