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我的育人故事】合作共进,行胜于言

发布时间:2025-04-02  新闻来源:丁宇 心理学院 

作为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能够在教育和科研的交汇点上工作,这让我得以将自己的两大兴趣结合起来: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

我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在清华大学完成了水木学者博士后的研究,因此我受到了北大自由之风和清华实干精神的深刻影响。德行言语、敦睦天下,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氛围极好,包容性极强的大学,这给了我极大的勇气去尝试和挑战自己独特的学术和教学风格。

首先,我坚信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合作者。在我入职后的一次组会上,我很兴奋地给同学们介绍我的研究方向从感觉运动门控到鸡尾酒会问题,从双耳不相关片段到频率追随反应,希望能够借此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同学们表示过于复杂的概念,让他们感到迷茫与不安,是该顺从兴趣探索不确定的领域,还是退回到自己更为熟悉的方向,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我的建议。

作为青年教师,我时常能在学生们身上看到自己过去的身影,因此我的育人故事,实际上也是我的育己故事。回想博士毕业那年,我作为毕业生代表完成了一场报告,讲述了关于梦想、心态和命运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梦想的故事,讲述了我曾经在做动物实验的时候,经过反复的失败之后,才突然意识到大鼠是夜行性动物,只有在半夜做实验效果最佳。后来我在晚上夜深人静做实验,白天日高人稀写文章,这让我获得了更多追逐科研梦想的时间。

第二个是关于心态的故事,讲述了我是如何克服对论文拒稿和基金落榜的恐惧心理。回想起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人,不能忘本》,作为我送给自己14岁生日的礼物,投稿到《电子游戏软件》杂志当时幼稚的我想要表达的是,游戏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是那种在失败中不断取得进步的精神,在无穷尽的探索欲的驱使下,无数次挑战难关,并最终得胜利的坚韧品质。教学科研中的坎坷就像游戏中的关卡,只要坚持不懈闯关,日日精进,终将为我们带来成功和快乐。

第三个是关于命运的故事,讲述了我对未来的期待:态度谦虚,全力以赴,不断尝试,寻求突破。博士毕业初到清华的时候,面对完全不熟悉的领域,我也曾一度陷入僵局,但是打坐参禅,不如弄棒打拳!实际的行动比纯粹的思考更能够解决问题。经过与许多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同事们的合作交流,我突然发现,我所擅长的听觉研究,原来既可以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筛查手段,也可以是指导精英运动员的科学方法。而我和同学们都喜欢的电子游戏,既可以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先进工具,也可以是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的干预途径,更可以是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国际中文教育相结合的高效平台。这便是学科交叉的优势。这些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经历,也成了我统计课堂上有趣的素材。

我常常对同学们讲,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未来是心与脑的未来,而语言是其中的关键和桥梁。我们有着最包容的校园,最精密的设备,最负责的老师和最先进的思想,我们当然可以去挑战最前沿的问题,去做最重要的成果。如今,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很多有趣且重要的实验,并在国内外的会议和论文上自信地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我想,打动同学们的并不是我所讲述的道理,而是我所展现出的自信和无畏的精神面貌。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所经历的一些小故事,我为我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未来我也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不断追求卓越,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