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症,打破了英语系08级学生管鑫平静的生活。
事情的发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在洗澡时仅仅轻搓了几下,腿部就出现了大块淤青,于是被同学催促着去校医院检查。吃了几日药之后毫无起色,于是校医院强烈建议她转到北医三院看病。到北医三院后,管鑫立马被转到急诊室,同时被通知血小板含量严重低于正常值,在输了免疫球蛋白之后,仍然需要马上输血小板。更糟糕的是,目前没有匹配的血型。听到这个消息,管鑫马上联系英语系学生办公室刘洁老师。刘洁老师立即通知了外国语学院童远鹏副院长,学办刘英佳、蔺劼、徐琪方老师,以及英语系学生会主席张茂芳。
当时正值放假初期,大家迅速在网上发布紧急消息向仍在学校的同学发起号召。联系到的B型血同学当天下迅速赶到医院,却被通知是休息日无法献血。第二天5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同学再次赶到医院,其中有为此耽误面试的同学,还有不认识的矿大的同学等。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抽取成分血之后,只有两人的符合要求。当天晚上,管鑫及时输入了血小板。在留院观察了三天之后,管鑫终于出院了。回家后打了4天激素,全家人决定放弃西医的激素法,转为看中医吃中药。直到发稿前几个星期,血小板含量稳定下来之后,管鑫才停止服用中药。
路不是一个人走
时值去年农历年底,冬日凛冽,人群拥挤,管鑫独自一人在医院办手续。在负责的主治医师的要求下,管鑫拨通了好朋友闫丛丛的电话,听到这个消息,闫丛丛马上赶到医院照料她。生活起居,同学来访,闫丛丛都为管鑫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北医三院待的那三天,每天都有同学积极提出值夜。回京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连续好几个星期早上四五点去为她排队挂号,为的是管鑫能尽早看医生,及时回到学校上课。采访中,管鑫回忆着当时的画面,脸上洋溢着感动和感激之情。管鑫说,更让人无法忘怀的是,在她急需帮助的时候,这么多陌生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并且不愿意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认为助人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平日生活中,管鑫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尤其喜欢网球和游泳,因此身体素质向来很好。至于此次病因,学姐说是一段时间连续的睡眠不足和感冒的拖延,因此她强烈建议同学们平时多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据悉,她还是学校红十字会的成员,并认为公益是每个人都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
“希望生病的是我”
在采访闫丛丛时,她说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从中学到了很多。她看到了人们的无私奉献,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真情;学会了做事谨慎有条理,有担当;学会了坚强,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新的领悟,成长了很多。在医院的那三天,她要接好心人的电话,带领他们完成繁杂的献血过程,帮管鑫料理日常起居,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而当被问及是否感觉到累时,闫丛丛坚定地摇了摇头,“忙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快乐”。在此过程中,她深深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感情。在听说管鑫能出院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开心,这大概就是共患难时显出的真情吧。
后记:
这次和管鑫、闫丛丛两位学姐的谈话其实都算不上一次采访,只是一次简单的分享体会。疾病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早就随时间淡去,再次回忆由那场疾病引发的种种,仿佛是再次体验了一次由人和人传递的善良的温情。那些好心人的名字可能会被忘记,但是他们渴望献出爱心的眼神、真诚的脸庞,会被所有经历过这次事的人牢牢记住,不失不忘。写这篇稿的目的也是让大家感受一次温暖的旅程,相信这世上的真善美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