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史钩沉

校史钩沉

  • 对外汉语教学的开路先锋——记朱德熙先生

    每逢教师节,我总要忍不住怀念几位难忘的老先生,朱德熙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我虽然不是朱先生的正式弟子,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已成为我私淑心仪的导师了。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我曾在书店购得一本朱先生的《作...

    2011-11-14
  • 北语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基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之风愈吹愈劲。它不仅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更为各行各业迈向新时代开辟了道路。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国内知名大学纷纷开办对外汉语教学;老一辈语言学家也开始关注、支持对外汉语教学,王力教...

    2011-11-14
  • “摇篮”之歌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行各业的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我们北京语言学院在改革开放中也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的机遇。1978年前院长吕必松教授率先向教育部提出要把外国...

    2011-11-14
  • 北语的“海外兵团”

    世界的千种语言、万种腔派,地球的各种绚烂的色彩,五大洲不同肤色青年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都微缩在美丽的北语校园的流动的人群里;北语的“语”字和渗透在“语”中的中华文化,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吸引力,被越来越多...

    2011-11-14
  • 北语忆昨

    屈指算来,我的灵魂在北语的怀抱已度过40多个春秋;而我的肉身在北语校园所经历的花开花谢,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因为北语命运多舛,我像所有老北语人一样,也伴随着她走了一段坎坷的路。 今天,追忆与北语“荣...

    2011-11-14
  • 小杂志,大手笔——从《学汉语》创刊号说起

    现如今,无论走进书店,还是在网上搜寻,各种汉语学习的图书真可谓林林总总、各具特色,令人眼花缭乱。要想选择一本心仪的,实属不易。别说是外国留学生,就是中国人也不免要费一番心思。图书种类丰富了,到底好不好...

    2011-11-14
  • 行云流水去无痕——痛悼李景蕙教授

    她走了。虽知她久已病笃,消息传来,仍深感悲痛,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上世纪60年代我们初到语言学院时,负责外国留学生教学的来华部老师大都很年轻,比我们早来的李景蕙这一辈一般也只有三十多岁,彼此间多直呼...

    2011-11-14
  • 在“电化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

    我小时候触过一次电,从此害了“恐电病”。来北语工作以后,一次偶然机会让我与“电化教学”结了缘,从此,我这个“恐电病”患者,又由电化教学的“旁观者”,逐渐变成了一名热心的“参与者”、“开拓者”。 从一次...

    2011-11-14
  • 让世界感受动态的真实汉语和中华文化

    《中国电视报》的一则消息1997年5月12日出版的《中国电视报》刊登了一则消息:“‘中国《国际商务汉语》开播’:为满足来华从商的外国朋友们的需要,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推出了一部大型系列教学片《国际商务汉语》……...

    2011-11-14
  • 从校医院的变迁看北语的发展壮大

    迈进医院那感应而自动开关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宽敞豁亮的大厅。举目观望,整洁清爽的走廊,处处洁静清新。这是一座整体五层,漂亮的医院。这只是北语几十年奋进的一隅。作为一名老兵,我看到了北语的不断发展壮大...

    20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