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双周学术论坛丨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业绩表现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26  新闻来源:商学院 

北语新闻网9月26日电通讯员 时浩博 摄影 时浩博)9月19日,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国家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业绩表现对比分析》的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讲嘉宾是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邹杨。现场座无虚席,北语师生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邹杨老师的精彩讲解。本次论坛由商学院金融系系主任徐晓飞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深入探讨了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业绩表现上的差异及其内在机制,并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开发银行的存在原因及其影响。邹老师从研究背景与动机入手,指出三个关键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普遍设立开发银行,以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那些具有正外部性但盈利性不足的项目;二是学界和业界对发达经济体是否仍需开发银行存有疑问,同时担忧开发银行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挤出效应;三是本次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旨在解答这些疑问,并填补现有文献的空白。

在讲座中,邹老师主要依托两套独特数据集:北大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数据库,以及全球主要银行政府持股比例数据。这些样本覆盖全球100多个经济体的7000多家银行,时间跨度从2018年至2023年,具有高度的普遍性、综合性和时效性。

基于上述方法和数据,邹老师分享了四项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开发银行的盈利水平显著低于商业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与开发银行的差异最小;其次,开发银行的风险指标高于商业银行,但其经营效率优于后者;第三,低收入国家开发银行占比高于高收入国家,且高收入国家中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绩差异最小;第四,在选举期间,开发银行盈利水平下降,而商业银行盈利上升,这表明政治因素对开发银行业绩存在显著影响。

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其中,一位同学针对开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潜在挤压问题咨询邹老师。邹老师基于数据分析回应称,现阶段无法从数据中观察到明显的挤压效应,并以日本银行为例说明,开发银行往往从事盈利性较低的项目,因此难以得出商业银行被挤压的结论。这一回答充分体现了邹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素养。

讲座结束后,许多学生仍围拢邹老师,提出更多疑问。邹老师耐心解答,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开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理解。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商学院同学们将从中汲取灵感,在未来学术道路上产出更多优秀成果。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