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忠魂铸责任,廉洁润初心 | 生命的种子

发布日期:2023-06-01  作者:张忠桥 点击量:

我是石家庄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负责人,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12年从部队转业到石家庄市红十字会至今,立足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甘于奉献,敢于吃苦;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责任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爱寻缘不觉苦

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获得新生的唯一希望,一次次见证捐献者演绎的感人故事,我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没有什么比拯救生命更崇高、伟大。能让更多人参与到骨髓捐献队伍中来,为爱寻缘再苦再累也值得。

刚参加工作时,为熟悉业务,工作经常是“白加黑”,恶补骨髓捐献知识、资料入库、血样采集、供者服务、数据统计等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协调能力。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获得新生的唯一希望,为给每一名白血病患者寻找“生命的种子”,检索查询、高分辨确认、体检采集等相关协调工作,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及家人沟通,由于工作性质和使命的特殊,慢慢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和“婆婆嘴”。

2006年11月30日,石家庄市成功实施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从2006年到2013石家庄市红十字会累计实现捐献24例,每年的捐献人数从来没有超过10例,我在接手时倍感压力。捐献人数少、入库人数不足这些都是我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配型成功率,我严把入库关,要求每位入库志愿者的年龄最好在18岁—40岁,身体健康,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成熟,一般不会受外界影响而动摇捐献信念”,无固定住址或单位,学生等流动性大的人员暂缓入库。符合捐献条件并有一次以上的献血经历,让他们在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考虑成熟后再来入库。同时为了提高入库量,将全市献血屋、献血车开辟成为宣传主阵地,着力构建了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宽的宣传新格局。

忠魂赤胆铸责任

每一位血液病患者都是陌生人,但每一个生命都关乎一个家庭。因此我高度重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每次都亲自参加纪念世界红十字日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走访慰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爱心企业,具体指导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市红十字会工作站,与市中心血站联合,在设立固定入库点、定期回访与保留、信息资料互通共享、志愿服务队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从无偿献血者中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干细胞血样采集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捐献工作流程,规范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中的血样采集、数据入库、低分辨检测、高分辨检测、捐献体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捐献者慰问随访等流程,促进了捐献工作的规范化。

我们加强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了石家庄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负责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宣传、招募入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陪护、捐献后慰问随访等工作。认真做好捐献服务工作,对初筛合格的志愿者,通过采取电话联系、成功捐献者现身说法、面对面与家人沟通等形式,消除本人及其家人的疑虑,帮助他们自愿实施捐献。

做好“志愿者保留”项目工作是坚定捐献者捐献意愿的重要措施。开展“‘不忘初心让爱回家’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你还好吗?”回访活动,亲切的问候、关心的话语,进一步坚定了志愿者的捐献意愿。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到2022年累计实现捐献人数157例,累计入库志愿者达到5.09万人,占全省库容的三分之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群体被市委宣传部授予“石家庄时代新人”荣誉称号。

让爱续航见赤诚

十多年来,为挽救每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我们一直奔波在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路上,给患者生的希望,给捐献者及家人消除顾虑。为生命续航,是每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大爱。2022年11月22日,石家庄市袁先生和闫先生同时采集“生命种子”,为挽救两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发挥了作用。

闫先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上大二的时候,通过校园内的公益讲座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一个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就当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希望能为求生的患者们寻找一个十万分之一的可能。他之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一些了解,通过那次讲座,明白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就和室友商量了一下,一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加入中华骨髓库后,他又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了解地越深入,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心就越坚定。

当打电话告知小闫,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既惊喜又有点害怕。当时他感觉挺突然的,心里有点害怕,因为怕疼,但想到配型成功,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感觉很幸运。父母得到消息后很担心他的身体,他就带着父母一起查阅资料,用权威的知识为家人耐心地讲解,最后获得了父母的理解与支持。

在确定捐献的意愿后,小闫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采样配型和体检,同时,他保持规律作息,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捐献的到来。几天来,我同样怀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悉心安慰他“打动员剂后有一些不适,腰和腿有些酸胀,躺着、坐着都不舒服。”他说:“和救人比起来,这都没什么,而且大家都很关心我,一切都很好。”他的话让我非常感动,这份爱心感天动地。

俯身甘做生命桥

每当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配型成功的信息后,我立马开启“婆婆嘴”模式,不断的电话沟通一名患者与之配型成功的志愿者多时有20、30人,每一位都需要电话反复沟通,打电话是工作常态。从初配到高分辨细配,最后到移植,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初配到捐献结束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时间,在这期间,我需要时刻关注捐献志愿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状态。

尤其是每当有志愿者来捐献报到时,我都要细致地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捐献前,我也一直在医院陪护捐献者打动员剂,为捐献者送来营养食品,时刻关注心理状况,及时排解捐献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确保捐献者吃好、住好、休息好。捐献时,我每次都亲自陪同捐献者,确保万无一失,顺利完成捐献。出院前,细心交代好回家后的保养方式、饮食注意等。捐献后,及时跟进问候,让捐献者感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有时候也会遇到捐献者本人悔捐或家属阻挠捐献的情况。一边是等待救助的白血病人,一边是不同意捐献的志愿者或其家属,每当此时我都会承受巨大压力。把委屈吞进肚子里,依旧一遍遍打电话、发短信、上门沟通,竭尽全力去做思想工作,常常是一个电话打到耳朵发烫、电池耗尽。

每一次成功捐献的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中,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道德90后”二次捐献者张珊珊被评为2012年“河北省十大新闻人物”和“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父捐器官儿捐髓的李斌父子被评为2018年“感动省城十大人物”,栾城捐献者刘金剑被评为“石家庄市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8年以来,退伍老兵周杨两天两次捐髓,宁可耽误生意也要捐髓救人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报道李斌父子父捐器官儿捐髓的事迹,被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报道兑现16年承诺的退伍老兵李英的捐献事迹被央视新闻频道报道。

受捐者是幸运的,捐献者是无私的、光荣的、伟大的。作为一名协调员,为每一个血液病患者家庭带去生的希望,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即使受点委屈,我也甘心做一座连接生命的桥梁。

(责编:付劲涛)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