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家乡叫卖吆喝声忆趣

发布日期:2024-07-01  作者:董树人 离退休工作处 点击量:

旧时经济不发达,城市有沿街叫卖者,乡间串村沿街叫卖者更多。这些叫卖者多不是专职的商人,而是农民利用农余时间搞点儿小营生,赚点儿钱补贴家用。因此,他们多在春冬两闲时间经营。

旧时每当大年初一一过,街上就会来挑着挑儿卖糖果的。把挑子一撂,就铛铛敲起小铴锣儿,吆喝起来:“酸枣儿,甜杏干儿啊,约大荸荠唻哟!”或干脆高声唱:“梨干儿、杏干儿、海棠干儿,好吃的梨儿晒成干儿,甜酸枣儿、大荸荠唻哟!”孩子们听到敲锣声和吆喝声,就从四面八方跑了过来,围着货挑子看这看那、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家长给点儿小钱儿的,就买点儿零嘴儿解解馋;家长没给钱的,就一起凑凑热闹儿。还有的卖吃食的把叫卖词唱成小曲儿,拉着长声儿唱:“糖麻花儿唻,小排叉儿,俩子儿一包小点心儿!”相当吸引孩子们。

扛着大草把、草把上插着大串糖葫芦儿沿街叫卖的,也是在正月间,一边走一边吆喝:“冰糖葫芦儿!”或“糖儿多,多给!”

我的家乡有立春以后吃脆水萝卜的习俗。所以春节后,有推着小车儿卖心儿里美萝卜的。他们的吆喝声是:“脆水萝卜,辣了换呢!”或“脆水萝卜,赛鸭儿梨欸!”一有人买,他们拿起一个萝卜,用小刀儿削去顶部叶子,一旋,使皮呈莲花瓣形,再竖剌几刀,把里边切成一个个小方柱体,递给顾客,顾客接过手就可以吃。

过了正月,各种各样的叫卖声逐渐多了起来。

卖调料、食品的叫卖声有:“打香油喂!”“打高醋喂!”“打芝麻酱欸!”“拾豆腐!”“不下水儿的豆腐!”“豆腐丝儿!”“臭豆腐,酱豆腐!”或“臭豆腐,辣豆腐,韭菜花儿,酱黄瓜!”“约羊杂碎欸!”“熏鸡,卤煮鸡!”当听到蔬菜挑儿吆喝“小葱儿韭菜!”时,常有调皮的男孩儿接:“人吃狗卖!”卖菜者不会把这当回事。

卖日用品的叫卖声有:“梳头拢梳,刮头篦子!”“支炉儿,砂锅!”“青市布,花档儿市布!”还经常有小脚儿老太太夹着小布包儿走街串巷卖花儿样子的,她们高声儿吆喝:“拣样儿挑,花儿样子!”

因为暖鸡坊孵小鸡儿的需要,三四月份买鸡蛋的小贩特别多。他们的吆喝声比较特别:“鸡蛋儿换钱!有鸡蛋儿的卖哟!”偶尔还有买鸭蛋的,他们的吆喝声是:“有青果的卖哟!”“青果”是“鸭蛋”的讳称。因为买鸭蛋的小贩多挑挑子,“鸭蛋”可谐音“压蛋”,说“鸭蛋”等于骂自己;又因鸭蛋青皮儿,所以被讳称为青果。

大概到五月份,挑着俩大竹筐卖小鸡儿、小鸭儿的就来了。他们拉着长声儿吆喝:“买小鸡儿唻!就价儿哟!”“买小鸭儿唻!”

也有不少吆喝换食品、日用品的。“大麻子,换油!”“棉花籽儿,换油!”“麻刀绳儿,换碗!”“猪鬃、马尾,换鞭梢!”“猫皮、狗皮换簸箕!”等吆喝声经常可以听到。还有敲小铜锣儿吆喝“头髪换泥人儿”的。我家乡东南方向的白沟地区的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儿童泥玩具,小贩们从那里趸来,走街串巷售卖。用妇女梳头所掉下来积攒的头髪也可以换。如果不需要玩具,头髪还可以换取灯儿。

一进入夏季,卖瓜果的就逐渐多了起来。“稍瓜”“甜瓜”“沙瓤儿西瓜”的叫卖声不断。后来还添了卖冰棍儿的,边走边吆喝“冰棍儿,败火!”很受孩子们欢迎。有时调皮的男孩子还会加喊一句:“拉稀,别找我!”

我家乡东临大清河,它的下游容城、雄县、安新、霸县、文安等地,地势低洼,多洪涝灾害。农民秋后无事,就去捉点儿小鱼、小虾,烹熟后担挑去各处售卖。一听到“锅爆鱼,卤虾啊”的叫卖声,人们就赶快买四两半斤的,让孩子夹在烀饼里吃,解解馋。

红霄梨皮厚好保存,因此寒冬腊月能听到“买红霄梨啊”的叫卖声。“大柿子!连发带卖哟!”北京房山区张坊镇产的柿子很受家乡众百姓欢迎。人们管它叫磨盘柿子,认为它又甜、又解渴、又镇咳、又败火,是冬季的好水果。因此,每到冬闲,人们就推着独轮小车儿去那里趸柿子,然后再推着独轮儿小车儿走街串巷吆喝着卖。

涿州西北与房山、涞水交界处,河流纵横,古称“鸣泽渚”,地势低洼,农民以种水稻为生,那一带有稻地18村,向来富庶。可秫秸却是那里的稀缺品。因为糊顶棚、做纸活需要它做骨架,有的农户还用它做街门。一进入腊月,就有那里的农民来我家乡吆喝“秫秸换大米”的。我们那里属旱地,平时人们吃不上大米,如果用秫秸换点儿大米,正好留到过大年时一家人解解馋。

旧时在我们那里,饹馇也算应节食品。一到年根儿底下,就有挑着挑儿卖饹馇的,他们的吆喝声是:“绿豆,换饹馇!”

全年都有手艺人沿街拉着长声儿吆喝、招徕顾客。“张绢罗、马尾罗!”“弹棉花!”“刨笤帚!”“劈劈柴!”“焊洋铁壶啊!”“快刀儿,铡草!”“铸铧来啵,安炉了!”我家乡的木匠不少,几乎村村都有,但多数不会做犁杖,每当秋收秋种时,常有人挑着简单工具,沿街吆喝“㓱犁杖”当街头出现吆喝“劁猪毫”时,经常有孩子蹦跳着接喊:“劁猪毫,打驴蹄,骟骡子、骟马,不骟驴!”

拉洋片的一边表演,一边高声喊唱“往里儿瞧唻,往里儿看!我拉了一片又一片”招徕观众。戏法儿艺人在打场子时,也一边敲锣、一边有节奏地大声吆喝招人儿:“都来瞧,都来瞧,耗子咬个大狸猫;都来看,都来看,黑鸡下个白鸡蛋!”还有游医有时在街边摆摊儿吆喝:“扎针不要针钱哪,号脉不要脉利呀!”村民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受骗。

集市上、庙会上的叫卖声更是花哨。

集市上卖炸豆腐的吆喝:“炸豆腐,开锅!”卖耗子药的惯常吆喝:“耗子药,老鼠药,专治耗子不治猫!”我的家乡地处华北大平原,春冬季节天干物燥,不少人裂手裂脚,因此就有专卖贴膏儿的。有的卖贴膏儿的吆喝声格调不高,甚至有对欲买未买者诅咒的味道:“粘粘裂,裂裂粘。你不买,我不给,口子裂得像个孩子嘴!”

庙会上卖香囊、香面儿的,他们用唱吸引姑娘和少妇:“小香包儿包了个得,牛郎织女靠着天河!”卖冰镇饮料的常唱:“凉凉儿呔,白糖儿呔;有香蕉,有蜜柑,谁要喝,把碗端!”或“冰糖水儿,真好喝!一个大子儿给不多。俩大子给一车!”或者干脆唱北京歌谣《前门楼子修得高》经过改造的后半段儿,用高亢的声调增添热闹的气氛,招徕顾客:“良乡塔,半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琉璃河,一道沟,曲里拐弯儿到涿州。涿州南关娘娘庙,涿州北关好戏楼;涿州东关校军场,涿州西关水倒流。”

不少靠唤头招徕顾客的小贩或手艺人,也常常辅以吆喝声。货郎主要靠摇动拨浪鼓的声响招徕顾客,也常辅以吆喝声:“雪花儿膏喂,洋沤子唻哟!”“生髪油喂,桂花儿油喂!”磨剪子抢刀的,靠吹小号招徕顾客,也辅以洪亮的吆喝声:“磨剪子唻,抢刀子!”修理笸箩簸箕的,除去摇动铁叶唤头告知大家他来了,有时也辅以吆喝声:“拴笸箩、簸箕!”小炉儿匠挑着挑儿向村子里晃动着慢慢走的同时,就使他挑子一端柜子上挂的小铜锤儿左右摆动起来,敲击旁边挂着的小铜锣儿,发出叮儿当儿的响声,同时还不断拉长声儿吆喝“锔锅,锢漏锅!”招徕顾客。

以前的乡间叫卖吆喝声,使我们可以看到旧时农村生活的生动画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艰辛,他们是怎样为了生活,勤奋乐观地拼搏、奋斗着。我们也看到,由于农村商业不发达,商店过少,所以沿街叫卖的商品范围比城市广得多。再加上货币流通量过少,人们手中缺钱,所以以物易物的现象也比较多。不少日常用品靠换,以致旧破烂麻绳儿可以换碗,猪鬃和马尾可以换鞭梢,妇女梳头掉下的头髪留下来可以换儿童泥玩具和取灯儿等。这些是今天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

重温旧时农村的叫卖吆喝声,使我们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从哪里来的,使我们更加珍视并热爱今天的生活。


分享到:

热点新闻

热点专题